北京人艺指导陕北公学话剧2024年登陆北京艺术中心 展现革命青年故事
北京人艺指导陕北公学话剧2024年登陆北京艺术中心 展现革命青年故事
2024年9月30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演出的原创剧目《陕北公学》登上北京艺术中心的舞台。这是2024年北京人艺落实“‘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舞台初亮相
2024年9月30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牵头,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们参与了《陕北公学》的演出,地点是京艺术中心。演出内容丰富,非常吸引人,充分展现了北京人艺的行动计划,特别是“大团小团手拉手”计划的落实。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生动地呈现了青春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新生教育课
九月,人大新生们都要接受入学教育。他们通过观看《陕北公学》这部话剧,与革命青年的形象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自2021年“七一”前首次公演起,这部剧就成为了人大的校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剧目。至今已经成功演出了五轮,吸引了近两万名青年参与,其影响力十分明显。
演员受感染
2022年,岳丽锱踏入人大法学院,作为大一新生,和室友一起看了《陕北公学》。观看时,她被革命青年的赤子之心所触动,话剧演员的表演也让她深受感动。这场演出让她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唤起了她对革命先辈的由衷敬意。
角色的塑造
徐学弋在《陕北公学》中饰演的是唯一的虚构角色,这个角色对张涛来说充满挑战。张涛反复琢磨,怎样在舞台上塑造这个虚构形象。经过一番思考,他找到了方法,就是通过台词“我要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与角色进行了深入交流,仿佛自己变成了那个时代积极向党靠拢的年轻人。
专业的指导
2024年,《陕北公学》剧组在相关行动计划的帮助下,得到了北京人艺老师的专业指导。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与角色产生互动,捕捉到真实的情感和交流的默契,人艺老师们秉持“真实交流”的原则,进行了为期约三个月的排练。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精神的传承
在《陕北公学》的舞台上,那段学习经历,对演员们来说,是大学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片段。尽管学生阵容不断更迭,但微信群里,那些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大家还是喜欢用剧中的角色名来互称。他们还会回到曾经排练的地方,在这里思考现实问题,因为这里洋溢着奋斗和成长的气息。
你有没有看过那些具有教育价值的话剧?如果有的话,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