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人大人

太湖之滨独墅湖畔,人大三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举行

太湖之滨独墅湖畔,人大三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举行

太湖之滨、独墅湖畔,秋日杲杲、桂馥稻香。9月12日上午,国际学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2023-2024学年开学典礼在苏州校区举行。来自五洲四海的新同学齐聚在美丽的人大江南校园

独特办学成果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位于江南这片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地上,持续吸纳并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法学院的教学成果显著,校区培养的学生在中法两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表现出色。他们凭借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和专长,为法中文化的交流以及国际间的合作贡献了力量,有力地证明了校区独特教育模式的成效。

苏州校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独树一帜,就像教育界的一颗耀眼新星。该校开创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树立了榜样。根据数据,许多毕业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中找到了工作,这充分展现了校区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的强大实力。

法方院校积极肯定

法国蒙彼利埃保罗-瓦莱里大学的代表吴为,在活动中对中法学院赞不绝口。他提到,这个学院在过去十多年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融合中法文化的优质教育,还助力他们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级新生们将在这里延续学院的优良传统,并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华。

法国索邦大学人文学部院长贝亚特丽斯•佩雷在视频发言中强调,同学们在中法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学院和人大提供的资源,成为国家复兴的中坚力量和强国建设的先锋。她激励大家携手努力,将中法文化交流提升至新的高度,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留学育人成果展示

在悠扬的乐声中,中法学院2020级金融系的本科生张昕乐踏上了舞台,向大家展示了她在海外学习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她不久前从法国回来,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参与策划和体验“欧洲共产主义思想之旅”等活动的经历,同时分享了她在追寻革命先烈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深刻感悟。

在法期间,张昕乐深切感受到了苏州校区的国际化气息,同时,也享受到了众多法语学习资源。这些宝贵的经历,为学生迈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在这里,学生们展现出的革命精神更加显著,文化素养更加显著,国际视野也更加开阔。这些显著的优势,无疑将助力同学们更好地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生代表分享感悟

周雨齐是中法学院的新生代表,同时也是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他分享了自己对“人大人”这一称呼的深刻感受。带着无限的向往,他走进了校园。他期望在苏州校区不断成长,努力成为一位既有责任感又有能力的人才。他立志为校区乃至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罗曼是丝路学院的新生,她来自法国蒙彼利埃的保罗瓦莱里大学。她对于人大能够让她在丝路学院学习深表谢意。她期望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继续提升自己,同时与全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智慧。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学,进而实现自身的成长。

教师代表提出期望

雷达老师作为教师代表,以一位长者的姿态,向同学们分享了成为“人大人”的感悟与担当。他提出了三点期望:首先,他希望本科生们能怀揣宽广的胸怀,用历史的视角去严谨地探寻知识,勇敢地开拓创新,这样可以为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雷达建议大家拓展全球视野,积极加入国际交流与协作,借助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力争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此外,他还特别强调,苏州校区洋溢着浓厚的国际化气息,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拓宽视野、增强能力的优质环境。

校区贡献意义重大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在国内外合作办学领域持续作出卓越贡献,为人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铺就了新的成长路径。校区培育的众多国际化人才在众多领域都表现活跃,他们在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苏州校区依托于江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国际化教育的强大优势,正努力培养出更多既怀抱家国情怀又具备全球视野的杰出人才。这些人才将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那么,在未来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还有哪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值得我们期待?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