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人大人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揭秘!涵盖多领域,薪资有何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揭秘!涵盖多领域,薪资有何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涵盖金融、公共管理、教育等领域,主要流向北京(44.93%),单位性质包括国企(19.32%)、党政机关(11.78%)等

你想知道人大毕业生就业的去向和他们的薪资状况吗?下面这些信息将会逐一为您呈现。

整体就业情况向好

人大校友在职场上的表现十分出色,本科生的就业情况通常保持在97%左右,而研究生的就业率更是几乎达到了100%,不少专业更是达到了100%的就业率。以2024年的毕业季为例,众多学生提前就成功锁定工作机会。学校拥有众多校友资源,以及诸如2 3项目等合作办学项目,这些资源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尤其在管理学科领域,以及金融、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这种支持作用尤为突出。

就业行业分布多元

毕业生在挑选职业道路时面临众多选项,金融行业特别受到他们的喜爱,尤其是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以及基金等行业,吸引了超过半数的毕业生。除此之外,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和教育等行业同样成为了他们的热门选择。尤其是那些学习数学和应用经济学的学生,他们往往倾向于加入央行总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亦或是腾讯、平安科技等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此外,在法律和媒体这两个领域,他们也同样能找到不少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

就业单位性质多样

就业岗位类型丰富多样,民营企业占据了相当比例,具体为32.02%,成为吸纳毕业生人数较多的行业。国有企业的占比为19.32%,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达到14.98%,党政机关占比为11.78%,军队单位占比为9.92%,外资企业占比为7.13%,还有0.72%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条道路。约四成毕业生进入了体制内工作,有二成选择了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另外一成则加入了互联网领域的知名企业。

就业地区分布不均

就业区域分布呈现明显不同,北京作为人才密集区,占据了44.93%的比重。西部地区的比重为13.84%,排在第二位的是深圳,占比4.55%。广州和上海分别占3.10%和2.79%,其余省市共同占据了30.79%的份额。众多毕业生认为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宽广的发展前景,同时,西部地区凭借其政策上的优势,也成功吸引了部分人才。

不同学历及专业差异

学历和专业背景对就业选择和收入水平有着显著影响。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通常在竞争高薪职位时拥有更多优势,而且他们获得的薪酬也相对较高。以金融行业为例,研究生若能加入大型金融机构,他们的收入将非常可观;而另一方面,一些文科专业的本科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从事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

特殊专业前景广阔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光明,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或学术研究机构等多个行业。尤其是那些能加入人社局、组织部等政府部门,或是中石化、中国移动等大型国营企业的毕业生,他们的职业发展道路将会更加宽广。

大家对人大哪个就业领域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若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不妨点赞或分享给更多人!

更多内容